(彭利铭)
(彭利铭作品)
彭利铭,1965年生于湖南涟源,长于京城,少时受中央文史馆前辈指点学习书画,后师从欧阳中石教授。历任第八届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五、六、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四、五届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自九十年代以来作品经常参加全国性大型展览。作品多次搭载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多幅作品收藏或装饰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京西宾馆等重要场所。2019年,为迎接建国70周年大庆,应有关部门邀请,为天安门城楼大厅创作巨幅山水《大美中华》。
(彭利铭作品)
三十余年来,彭利铭热衷于美术评论、书画宣传、活动组织策划工作,曾为近百位书画家撰写评介专题或画册后记,策划了百余场有影响的大型书画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开评论专栏,现有千余篇、百余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其中《齐白石如何引世界关注》一文,入选中国高考9分考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报》等杂志都曾多次专版或专栏介绍其艺术成果。
彭利铭的绘画专攻于山水画,尤其擅长创作巨幅山水画,其作品尺寸往往达到丈二、丈八或更大尺幅。他的巨幅山水画不仅色彩鲜明,而且颇富时代特色。他能够巧妙地捕捉时代的焦点,将其融入作品中,如高铁桥梁横跨山川、武汉长江大桥天堑变通途、壶口黄河的滚滚波涛以及革命圣地延安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也赋予了作品鲜明的时代符号。他的作品远观气势磅礴,近观则笔墨勾勒、晕染精细,每一笔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和出处。他的巨作《大美中华》能够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之上,其作品已受到美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和期待,同时,也期待他未来能创作出更多传世佳作。
(彭利铭作品)
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与艺术圈众多名家有几十年的往来。其诗、书、画激情澎湃,文笔流畅,有较高的造诣。在中国艺术圈里,是公认的能人、好人!启功、李铎、沈鹏等已故老一辈艺术大家称他是免费的“宣传部长”。
拜观彭利铭的山水画作,给我的感觉是气势磅礴,景致恢宏,清新亮丽之景色,震撼人心。色彩以小青绿为主调,体现了紧跟时代主旋律的绿水青山,风光无限,那种绮丽明艳的作品,重视气势和美感。他坚持传统的“饱看沃游”的写生方式,深入自然,倾听山水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以书法用笔,线条里能看到一种纵横恣肆的感情,大山大水大格调,但内在却像火山般喷涌,大胆、张扬,充满写实主义的诗意。他非常重视深入生活,随着以察物理的深度,进而转化为卧游的世界,使笔下的丘壑明丽之境,既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今人,是物我合一的精神世界。
作品中融合南北中西的艺术特色,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当代青绿山水的独特风貌。他把民族的、乡土的细腻感情融入笔端,充满着生活的味道。他以理法为主,以神趣为归,注重心灵之描写。山川吞吐,拥抱时代的大手笔、大气魄之格调,画面中意境悠远而又雄阔壮大。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心之向往,扑人眉宇,折射出一种人格的大写魅力。他的巨製画作一般都有名家题诗题跋,案头之画册,出版之书籍,皆有众多当代名家之寄语,让人仰慕和赞叹!
(彭利铭作品)
彭利铭绘画专攻青绿山水,尤擅巨幅山水画,往往为丈二或丈六之巨幅。石涛有“笔墨当随时代”之倡导,但实际创作之中,巨幅山水之创作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胸中有丘壑,笔下见功夫,把握不好容易流俗。从画中可以看出,采用的方法是以青绿为主,以墨为辅,达到以色助墨的效果。山石结构是表现立体效果的关键,他用彩色淡墨勾画。山石褶皱也用墨皴擦,色彩区分山石的阴阳向背。这样一来,立体感强烈,真实感也出来了,给观者带来很强的视觉感、愉悦感。每一幅画作都独具匠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他的画作中,山川、树木、云雾、流水都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仿佛是大自然本身的呼吸和心跳。
(彭利铭作品)
他用笔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精神,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他的画作如同一部部历史长卷,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山川壮美,也可感受到题画诗词的魅力,更可以感受到一位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文/刘泽林)
责任编辑:梁陈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