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春娄底 > 人物

蒋琬(2)

2011-11-01 16:48 娄底新闻网 翟安全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遵守成规选贤举能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一代名相诸葛亮心力交瘁,在前线五丈原病逝。后主按照丞相遗愿,越级提拔蒋琬,他开始为蜀国掌舵。一连串的名号包括尚书令、益州刺史、大将军、录尚书事、安阳亭侯,把蒋琬推至无可争辩的中枢地位。延熙元年(238),刘禅又加蒋琬为大司马(掌管全国军队的官),使他总揽军政大权。

可以说,蒋琬受命于危难之时。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不能取胜,几年战争使得西蜀经济遭到严重削弱,国库空虚,加上君主刘禅懦弱无能,诸葛亮新故,远近人心动摇,蜀汉出现政局危机,国力薄弱,人才日少,又面临北伐中原的既定任务。蒋琬深知肩上的担子不轻,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让蜀国在原有秩序上保持稳定。他神志泰然,安若无事,基本上继承了丞相的各种政策,尽量避免引起社会大的波动,包括北伐在内,要点是以安民为本,人尽其用,给全国上下造成了安定团结的气氛。于是,群臣渐渐地佩服他。

蒋琬受诸葛亮影响至深,他在总理朝政时,从不根据自己的喜怒好恶来办事,光明正大,处事公正,不计较个人得失,待人宽厚,深得同僚折服。

杨戏是诸葛亮比较赏识的人物,论法决疑,公平允当。蒋琬为益州刺史,举他为治中从事史,后在大将军任上又辟其为东曹掾,信任有加。大学者谯周曾被诸葛亮任命为邓学从事,蒋琬用他为典当从事,总管一州的学术文化事业。成都人杜琼精术数,蒋琬和费棉对他礼遇敬重。汉嘉人王元泰容止蕴藉,操守贞亮,曾为益州别驾,蒋琬询问张休:“汉嘉前辈有王元泰,现在谁可与他媲美?”张休回答说:“像他这样的人,州里都找不到,何况汉嘉郡?”虽有溢美之词,仍可看出王的声望和蒋琬一心选贤的赤诚之心。甚至曾经批评刘备称帝太早的费诗,因为直言刚正,也被蒋琬任命为谏议大夫,尽其所长。至于王平、姜维两位杰出的将领,均在蒋琬北伐时随军听用。延熙元年(238),大将军蒋琬驻军沔阳,任王平为前护军,六年(243)蒋琬还住涪县(今四川绵阳附近),拜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管汉中。姜维也随蒋琬进驻汉中,蒋琬升其为大司马,又命他多次率偏师西征。延熙六年(243),姜维又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这些任命,都是蒋琬出于稳定大局和适应北伐需要而作出的审慎安排。

董允和费祎,是诸葛亮生前极为看重的人物,蒋琬任尚书令并领益州刺史时,极力让位于二人。董允充任侍中多年,执政严明,正色匡辅,使后主刘禅不得亲近小人,对于安定蜀汉的政治局面功不可没。蒋琬曾建议对他赐爵封土,董允推辞不受。由于蒋琬的让位,费祎代为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分领宰相之事。从延熙元年(238)到延熙六年(243),蒋琬出屯汉中,费祎则在成都处理国务,二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延熙六年,蒋琬回军涪县,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意味着宰相的人事交接提前完成。

  心系北伐 携病挂帅

继承诸葛亮遗志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由于地理、经济、人才等因素的限制,诸葛亮尚且惨淡经营、劳而无功,而征讨之事、应变策略更非蒋琬所长,其中利害关系十分明显。蒋琬深知自己难比诸葛丞相,但为了继承丞相遗志,蒋琬奋然一掷,决计北伐,并为此作出了悲壮的努力。

蜀汉延熙元年(238),即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后主诏令蒋琬率兵进驻汉中,等待时机,与孙吴夹击魏国。6年之中,蒋琬率军屯驻汉中,魏军不敢来犯。在此期间,蒋琬还多次命令姜维率偏师西进,采取一种进攻的姿态,但是收效不大。他认真总结前人经验教训,认为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艰险,来往不便,不如沿汉水、沔水东下,进攻魏国的魏兴郡(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上庸郡(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二地,于是,大造舟船,准备出击。不料蒋琬旧病复发,未能成行。朝中官员大多认为:水路出兵容易,但万一失败则回返不易,不是上策。后主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汉中与蒋琬商议。蒋琬深感惭愧,感激发愤,又一次上书后主,他诚恳地写道:“为汉室除残去秽,是我应尽的职责,由于我资质驽钝,又兼疾病,来汉中六年,并无进展,俯仰惟艰,寝食不安。现在魏国强大,北伐不易,我与费棉商议,认为凉州地势险要,进退可据,羌胡人心思汉,宜用姜维为凉州刺史,姜维出军西北,我当率军后继,而涪县(涪,读hú,县治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东)水陆通达,万一东北有变,应付不难。”一片赤诚,一番苦心,溢于字里行间。

在蒋琬看来,涪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延熙六年(243),蒋琬从汉中回军,就一直率军驻扎在涪县,以费祎为大将军,出守汉中。随着内忧外患和日夜操劳,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延熙九年(246),蒋琬在疾病折磨之中与世长辞,北伐未成,含恨归天。当时占卜说涪县这个地方吉利,于是蒋琬死后就安葬于涪县,他曾先后4次在此驻军。现在该地蒋琬墓为四川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墓侧重建了蒋恭候祠,并铸了蒋琬铜像。

蒋琬病逝后,后主刘禅根据他生前为人温良恭让、雅量过人的良好品格,谥号为“恭”,人皆尊称蒋恭候。

大度雍容 胸襟宽广

诸葛亮曾经对杨仪的才干倍加赞赏,大军出征,杨仪规画部伍,筹度粮谷,办事干练,不假思索。起初,杨仪为先主刘备尚书,蒋琬为尚书郎,以后二人同为丞相参军、长史,每次随行,杨仪总是负担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论为官才能,杨仪都在蒋琬之上,杨仪也认为诸葛亮之后非己莫属,那么诸葛亮却为什么选择了蒋琬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杨仪气量狭窄,自负狂傲,在军中经常与魏延发生争执。魏延又是一个个性很强、很有主见的将领。诸葛亮病逝,遗令杨仪处理后事,魏延不服,双方争斗,各自上表后主,称对方为叛逆。后来,按照诸葛亮的计策杀了魏延。杨仪还踏上一脚,诛魏延三族。由于杨仪心性严酷等原因,后来没有当上宰相,他居然说:“当年我如果举军投魏,哪会像今天这样!”居宰相之位,理全局之事,必须眼界开阔,心胸博大,身居高位而意气用事是极为危险的,更何况蜀国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事矛盾呢?与杨仪相比,蒋琬正好符合一个承平宰相所具备的体气和平、安抚大局的气质和要求。

蒋琬曾经提拔杨戏为东曹掾,甚为看重。杨戏生性疏略,蒋琬与他谈话,他经常不作回答。于是,有人别有用心地对蒋琬说:“杨戏轻慢傲人,有些过分了吧?”蒋琬严肃地回答:“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面顺从而背后非议,这是古人所不为的。杨戏要称赞我,这又不是他的本意,要反驳我,又会表明我的错误,所以沉默不语,这正是他为人坦诚的表现。”蒋琬言行一致,对杨戏始终没有一丝一毫的成见。相比较而言,姜维外宽内忌,无法容忍杨戏的傲视,不久,将其废为庶人。

更为显著的例子是对待丞相府督农官杨敏。杨敏曾经直率地说:“蒋琬作事愦愦,真是不及前人!”这一大胆的言论很快被报告上去,有关官员要求审讯杨敏,蒋琬表示反对。他说:“我确实不如前人,这是实情,不必追究。”既然如此,按规定就必须有不加追问的理由,蒋琬心平气和地说:“如果不如前人,那么事情就不会办好,事情办得不好,不就是作事愦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过,这件事还没有了结。后来杨敏因事入狱,有人担心蒋琬乘机报复,这样一来杨敏必死无疑。但是胸怀磊落的蒋琬并无芥蒂,不怀成见,杨敏得以免除生命之忧。

由于蒋琬确实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度量,因此在他为相期间,蜀国基本上没有人事上的重大矛盾和纷争,保证了全国官员同心,上下安定。

蒋琬继承诸葛亮的联吴抗魏,安抚南中蛮夷的政策,团结朝中百官,任贤使能,在全国实行安定团结的政策,他担任宰相13年,使蜀汉人民安居乐业,工农业都得到发展,所以能以益州一地的小国,敢与比它大六、七倍的强魏抗衡,比它大3倍的吴国也不敢派兵侵犯。蒋琬为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贡献,不愧为继诸葛亮之后蜀汉的又一位贤良的宰相,而且也是历史上湖南籍的第一位宰相。

蒋琬有两个儿子,长子蒋斌,在其父去世后,嗣爵绥武将军汉城护军;次子蒋显,任太子仆。兄弟俩都文武双全,同在成都陷落时遇难。蒋琬后裔宋代蒋文炳,字灿臣,北宋建龙年间(1960__1962)举贤良方正,为宁乡县令,有德政,卒于官,子孙们都居家于宁乡道林。(姜友富/编辑)

责任编辑:吴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