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坛艺苑 > 原创文学

倾注时间读鲁迅 只因世间独鲁迅

2021-04-14 15:13 娄底新闻网 娄底三中高1901班 黄跃龙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提到鲁迅,沉思良久,竟无从写起。

或许是太过熟悉带来的陌生感,或许是全未了解导致的距离感,鲁迅,这个陪伴了我们整个中学的人,提及他,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想什么,该写什么。

的确,任何的语言在先生面前都会变得苍白无力,但我仍想从十年多的学习路上寻得一点先生来过的痕迹——尽管记忆已经太过模糊了。

非要去寻,大抵是小学的《故乡》吧!那深蓝的天空和月下的瓜田,现在提起,我也总是会不住地想象闰土刺猹的场面。少时不甚解,为何那张紫红的圆脸会变得全无生机与活力。为何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那院子里高墙上四角天空……

上了初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风筝》《孔乙己》等文章让我们更加走近这位“民族魂”式的伟大人物,体会他的思想内涵。也是在这时,我读懂他弃医从文的决定,认清他横眉冷对的面孔。但要说鲁迅之于我有何联系,我答不上一二,先生仿佛只是存在于书本里的人物,用他深邃冷峻的目光和匕首投枪般的文字面对着反动派,也面对着书前的我。

及至高中,仅有的三篇文章学罢,在感受到先生如炬的热情和利刃似的笔触之余,我也不由惊叹,先生的文章真的只能陪我们到这儿了,学习了这么多篇先生的文章,我究竟学到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于我而言,总如有一层窗户纸将我与先生的世界隔开了,只能透过些许微弱的光,看到他一再地“以笔代戈。”

我翻开《呐喊》,窗户纸被一点点地揭开,来自那个年代的黑暗和光一同涌入我的视野。一个愚昧无知的老栓,一个精神胜利的阿Q,一个没有明天的单四嫂和他们那吃人的社会连串地涌入我的脑海。在那背后,先生的轮廓也逐渐清晰,他是曾经改变小兄弟童年快乐生活的兄长,是迷茫中看不清方向的青年,是猛士、是孤独者、是呐喊者,是一个鲜活人物。原有的纸片式形象揭去,先生的面容却仍旧模糊,只依稀看得出他那板着的脸和从来不会有笑容的表情。

我继续阅读,了解到先生也会像普通人那样为一件小事而感动,为草地里的蟋蟀而雀跃,为自己的儿子海婴而“屈服”,为几勺糖而耍小聪明,我意识到先生不光是鲁迅,也是周树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但是不是“鲁迅即鲁迅,周树人即周树人”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诚然,先生之伟大不容亵渎,但先生其人、其文都不是脱离生活本体存在的。我们说老舍先生是“人民艺术家”,其实先生何尝不是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呐喊?鲁迅的存在绝不仅仅在课本中,在老师们的讲授中,在学生们朗朗的书声中,先生尽管生活在一个离我们很远的年代,但他至今仍然是在为像我们一样的人民以笔代刀,撕破黑暗、迎来光明。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人,他影响的来源和去向,永远都是人民。

正是如此,看罢先生的辛辣讽刺和风趣幽默,我并没有产生“鲁迅被拉下神坛”的撕裂感,只是觉得,一个一生呐喊,只为人民不再彷徨的文人,不再永远板着令学生难以接近的面孔,透过那冰冷的月光,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令敌人畏惧的寒意,更是身为人民、生为人民的那颗炽热的心。

读鲁迅,从年幼到年少,从懵懂到成长,一路读来,有不解也有收获,这之中体会到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坚持,是在“淡红的血泊”中更为勇猛的前进,是穿越时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为什么读鲁迅,我想,因为世间现代文坛之伟人,鲁迅独此一人。(作者:娄底三中高1901班 黄跃龙)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