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坛艺苑 > 原创文学

以诗歌展现时代的脉搏和心跳

2022-01-25 11:45 娄底新闻网 廖志理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微信图片_20220125144230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作为一名诗歌写作者,近年来,我着力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感应时代精神的流变,专注于新自然诗的创作。在《诗刊》《华夏诗歌》《当代诗人》等文学刊物推出重头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并被《诗刊》《中国诗歌网》等译成英文进行推介。组诗《秋天的边界》《两片叶子》《云朵翻身》等广受好评。2021年9月,《诗刊》“青春回眸”专号推出我的专辑,得到了诗歌界的高度关注。专家评价:“新自然诗的理念顺应了当前追求自然和谐的整体文化趋向,切中了时代精神的命门,并从意象谱系、观物视角、诗义结构和终极价值等角度多向掘进,拓展了新世纪诗歌创作的言说空间。廖志理的新自然诗质朴而又深沉,优美而又辽阔,在山水物象与个体日常的幽微体验中探究自然与存在的奥秘,映射生活与时代的镜象,追寻生命的来处与归途。向古典的物我相融、物我两忘的境界复归,氤氲朴素独到、清新传神的禅意气息,营建人类精神的诗意栖居之所。”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2021年12月14日上午,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收获很大,进一步坚定和明确了自己坚持新自然诗创作,体现、呼应、张扬时代精神的信心、路径和目标。

一是进一步坚定了诗歌创作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文艺战线所取得的成就,对文艺工作者给予了高度的信赖和殷切的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寄语,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倍受鼓舞,倍感自豪,倍感振奋,从内心激发起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的信心与豪情。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诗歌创作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的诗歌创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遵循。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诗歌创作的翅膀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中升腾,可以在更为高远的艺术天空中翱翔。

三是进一步树立了诗歌创作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每一个作家都会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目标。什么是优秀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这正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名优秀的诗人应当毕生探索,矢志追求的目标。

信心进一步的激发,路径、目标进一步的明确,让我认识到新自然诗的创作应当更自觉地助力与推动时代的发展,应当更加自觉地去助力与承担三个重建的使命,即新自然诗应当以追求自然生态、人文精神、审美信仰的重建为使命,倡导与推动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和谐共生,实现诗意的栖居。重建或者恢复自然生态,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新自然诗写作倡导“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尊重自然、升华自然”,就是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与自然融合的积极力量。重建人文精神则需通过梳理中国诗词乃至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力求以更博大的胸怀看待自然和世界,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中汲取营养,从大自然中获得熏陶与启迪,重建民族的文化人格与精神气象。重建审美信仰涉及诗歌本土性、诗歌伦理、国民性批判等前沿话题,对现代诗歌价值取向进行精神、思想和艺术分析。它不是乡愿式的“和稀泥”,而是以有原则、有立场、有自己主体性和超越性的文本建树,构成崇高、自然、唯美的艺术追求,形成鲜明独特的东方意韵与和谐宽广的美学范式。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为一名基层的诗歌创作者,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扎根人民,立足现实,精益求精,努力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展现这个时代的动人脉搏和心跳。(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廖志理)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