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坛艺苑 > 原创文学

清零

2022-02-18 09:25 娄底新闻网 段汉中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站在时序更替的交汇点,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表情:有人欢欣鼓舞,为一年中的辉煌丰硕;有人抱憾顿足,为一年来的碌碌无为。此乃人之常情。但是,欢欣鼓舞与抱憾顿足之后,我们又如之何?

当此辞旧迎新之际,不妨来一场“清零”行动!

将不如意清零。人生的不如意是常有的。工作的不如意、婚姻的不如意、家庭的不如意,总是时不时找上门来。这时候,我们要善于启动删除键,将所有的不如意及时清零。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够不如意的了,一贬再贬,越贬离京城越远。但是他能将一切放下,将所有的不如意抛掷脑后。如此,今天的我们才能品尝到色香味俱佳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才能赏读到那么多精妙绝伦的诗文字画。及时将不如意清零,给畅达、欢快、高兴腾出地方,我们的心胸就豁然开朗了。我们就能鼓起明年花胜今年红的信心。

将挫败感清零。挫败感,或许会伴随我们很多人左右。投资失败、攻坚失败、创新失败,都会在我们心灵上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面对这些挥之不去的挫败感,我们又该如何?晚清重臣曾国藩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曾国藩的一生其实并不那么顺畅。受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更让他尝尽了失败的苦头。岳州失败,靖港失败,九江失败,接二连三,他几次投江,几次自杀。他上书朝廷时,也不得不承认“屡战屡败”,幕僚建议才改为“屡败屡战”。但是,他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并善于从失败中奋起,终于成就了他后面的辉煌。可见,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心中那挫败感挥之不去啊。

将成见与积怨清零。有人总结说,成见害死别人,积怨害死自己。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心中充满成见与积怨,我们就无法正确判断周围的人和事,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之治,固然因为唐初拥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一批贤相能人,但更与他虚怀若谷、善于纳谏分不开。魏征原本和他不是一个阵营的人,是他击败了魏征的旧主,魏征才改投到他的门下。李世民登基后,问魏征君主治国之道,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事实上,魏征任宰相那些年,累计犯颜直谏李世民200多次。好几次,李世民因愤怒欲将魏征处死,但是魏征始终不肯改口,一副玩命的样子。最终李世民一一采纳了魏征的建议。试想,贵为皇帝的李世民如果没有若谷的胸怀,如果没有将过去的成见与积怨清零,情况又会如何?我们常说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定程度上说的就是我们将心中的成见和积怨清零后的情景。

甚至,我们不妨将成绩清零。往昔洒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但是,成绩只是过去的证明。如果我们总是惜惜乎过去的成绩,贪恋那看似暖心的功劳簿,就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袁隆平1960年就发现了第一株杂交水稻,六十年代就研究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这份荣耀足够他享用一辈子了。但是他没有满足,而是以清零的心态继续前进,这才有了他今天“杂交水稻之父”的成就,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功臣。可见,有了将成绩清零的心态,我们就能明了山外有山、百尺竿头的道理,就能鼓起长风破浪、继续前进的风帆。

清零,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大扫除,是一次整理心情的再出发。当我们有了清零的思维,有了及时清零的行动,我们的目光一定开阔得多,我们的心态一定平和得多,我们的胸怀一定宽广得多,我们奋进的脚步一定踏实轻快得多!(段汉中)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