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娄底APP
(作曲家 曾国盛)
在当代中国音乐作品的星空里,曾国盛创作的歌曲作品,如点点星光点缀星空,映照出作曲家对祖国、时代、家乡、生命深深的热爱。他谱写的旋律总是在抒情性、叙事性、时代性的三维坐标中舒展,形成独特的音乐美学现象。
追求音乐艺术的意境美,是曾国盛音乐创作美学特色之一。他创作《舞动的春天》,词作表现的“春芽—春花—春雨—春风—春潮—春光”意象链,他用华尔兹节拍和明亮大调重新塑造,A段用轻盈柔美的旋律线模仿自然萌动,B段用高亢辽阔的音域拓展,创造出“春色满园的多彩画卷”,这种从具象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的音响叙事,使作品不再只是简单地描写,而是升华为对生命复苏的哲学礼赞。
人声与器乐在交融中呈现了多样性,女高音歌唱家周涵在演唱《舞动的春天》时“饱满而深情”“明亮而清澈”的音色表达使得“声音变成了一个意境”,而这种声音处理的背后是曾国盛对人声器乐化理解的反映——将美声穿透力、民谣叙事性与流行乐亲切感熔于一炉,较好地表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意境。
曾国盛的音乐创作一直保持着对时代现场的敏感性,他的作品常常以声音档案的形式铭刻着历史的痕迹。2020年,《黄鹤楼的致敬》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行为艺术,从词稿到谱曲,再到穿越疫情封锁线完成录制,整条创作链成为特殊时期的集体精神图腾。
曾国盛在音乐叙事上的特点就是用复调思维编织社会图景。该作品的主歌用进行曲节奏、跳进音型模拟“高铁车轮的轰鸣”,副歌用绵长的气息乐句表现“白色盔甲裹不住的深情”。这样的刚柔并济的张力结构,既是“逆行—坚守”抗疫精神的声学转译,也是作曲家对重大题材的审美提纯能力。当“黄鹤楼举手致敬”这个隐喻在终止式上完美解决,一座历史地标被转化为民族精神的丰碑。《黄鹤楼的致敬》这首歌获得了全国“央音杯”抗疫歌曲征歌二等奖、娄底市抗疫歌曲一等奖。
曾国盛与词作家郝艺英合作的《山楂树之恋》,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经谢妤演唱后广为传唱。词作延续了“山楂树”作为纯洁爱情的经典象征。以简洁、素描的笔触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纯洁爱情,词作始终以山楂树为情感载体,将个体爱恋升华为永恒守望。
曾国盛的作曲风格,用简约主义的留白美学,如电影配乐中古筝与钢琴的疏淡对话,以音符空隙传递“青涩的质感”。考虑其爱情故事背景的时代性,他特采用俄罗斯风格音调为基调,用舒缓的四三拍和忧伤的小调,歌唱了纯真的爱情,具有鲜明的时代音乐特征。歌曲通过青涩的叙事唤起听众对纯粹爱情的共鸣,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和喜爱,传唱海内外,被誉为“从喧嚣回归幽静″的心灵体验。
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学研究会会员,曾国盛一直把美育使命作为创作基因,他的少儿歌曲《布谷》入选湖南省小学音乐教材和北方辽海出版社九年义务音乐教材,少儿歌曲《啄木鸟》更是荣获全国反腐倡廉歌曲银奖和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些作品都是以童谣体为载体,植入道德启蒙和审美启智的双重密码。
音乐语言设计上,曾国盛把民间音乐元素和现代作曲技法嫁接起来,《布谷》模仿鸟鸣的五声音阶动机,《啄木鸟》象征勤勉的切分节奏,都是“听觉游戏”,美育浸润。这种教育自觉还延伸到创作生态层面,500多首作品涉及童谣、艺术歌曲、舞蹈音乐等体裁,构筑起从启蒙到专业的渐进式审美阶梯,“音乐播种者”的文化担当。
分析曾国盛的音乐语法,可以找到湖湘文化的双重基因编码,既有《舞动的春天》在湄江风景区实景拍摄体现的“地理基因”,也有《月满莲塘》等作品里隐含的楚辞美学遗韵,这种文化自觉在技术上表现为旋法调式的创造性转化,他常用羽调式基底植入增四度张力音,既保持潇湘音调的柔婉气质,又增添现代和声色彩。
更深沉的文化实践是传统精神的当下表达,《啄木鸟》获得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把廉洁形象变成儿童能感知的自然意象,《黄鹤楼的致敬》用“请战书—高铁—防护服”等现代符号重构“家国同构”的集体记忆,这种把伦理价值转化为审美体验的创作智慧,让他的旋律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声乐作品。
曾国盛在乐坛耕耘数十年,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收获。当《舞动的春天》在湄江晨雾中苏醒,当《黄鹤楼的致敬》在空寂江城回响,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旋律的流淌,更是存在以声音的方式自我呈现,其对抒情传统的深耕、对历史现场的介入、对美育使命的承担、对文化基因的转译,都是一种有方法论意义的创作方式。
曾国盛艺术传略被载入《中国文艺家辞典》《中国音乐家辞典》《湖南当代音乐史》的荣光背后,这位作曲家最珍贵的成就大概就是那串用音符搭建起来的“音乐风铃”,那些藏匿于华尔兹节奏下的生命跳动,那些镌刻在抗疫旋律里的集体情感,最后都汇成一股音乐的力量:为不可言说者发声,为转瞬即逝者塑形,让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舞动的灵魂都能在声音的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庄重。
“春天是一幅多情的画卷,春天是一首动听的歌谣”——《舞动的春天》这两句歌词像曾国盛的创作哲学的隐喻,在谱线编织的经纬里,他让自己的心跳与时代的节拍共鸣,让湘中大地的呼吸化为民族的韵律。(李黾)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刘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