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坛艺苑 > 涟水河畔

弯弯自学路

2017-02-21 15:02 娄底新闻网 常为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1987年在青烟乡文化站留影

(1987年在青烟乡文化站留影

1998年聆听全国著名作家、诗人于沙谈文艺创作

(1998年,聆听全国著名作家、诗人于沙谈文艺创作

2012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报告文学颁奖会留影

(2012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报告文学颁奖会留影

2013年韶山留影

(2013年韶山留影

2015年与夫人在岳麓山留影

(2015年与夫人在岳麓山留影

2016年三甲葡萄园采风.35

(2016年三甲葡萄园采风

认识杨卫星还是1981年,他在《解放军报》发表了诗《战鹰》,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我们经常有一些书信往来,他也经常寄一些文艺作品给我,在军内的一些报刊发表,让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1998年我到湖南出差,在湘中的一个小镇见到了他,一脸的淳朴,一身的忙碌。

五十年代的最后一个秋天,卫星出生在湘中涟源龙山脚下的茅塘水碧头。他母亲毕业于邵阳女子师范,文章写得秀美;他父亲也曾从事艺术教育,画得一手好画。他从小受到文艺的熏陶,爱好文艺,因此在学校读书时,老师总是将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解。慢慢地,他学着写些小诗、民歌之类的东西,在学校的板报上刊出。1975年,他的处女诗作《欢呼党的十一大胜利召开》在《湖南科技报》发表,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1977年,他初中毕业走进了设在青烟中学的高中新生招生考场。作文考试,他一挥而就,才用了20分钟就交了卷,被涟源一中前来招生的老师看中,随即将他的名字记录下来,回校后便将他编入了新生录取名单,并分到了班。遗憾的是,后来由于他祖父是地主、母亲是右派,伯父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政审过不了关,因此未能走进涟源一中的大门。有趣的是,1996年9月,他突然收到涟源一中寄来的50周年校庆邀请函,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但又让他感到格外惊喜。

1978年,大地春回,恢复高考。他踌躇满志,准备报考大学。谁知,考试前两天,他母亲因肝癌恶化病故。心灵的打击,未能圆他的“大学梦”,但从那时起,他便选择了自学成才、学习文艺创作这条充满坎坷,更充满希望的曲折之路。

一次,他将参加高考时的那篇作文寄到了《湖南日报》,报社的编辑很快给他寄来了一封令人鼓舞的信,并随之寄上一大包写作方面的辅导书籍,从此,他便恋上了写作。

自学是艰苦的,坚持业余写作更是困难重重。家里无钱买书,他就从朋友手里搞个借书证,再到县图书馆借来文学书籍,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又一行一行地熟读、背诵,慢慢地便学着写,小说、散文、诗歌、曲艺,甚至还学着作曲、画画,五花八门,样样都搞。正当他在文艺创作道路上胡奔乱撞之时,涟源县文化馆聂玉文、刘合庄、黄胜泉等老师及时给予辅导和指点,著名诗人、词作家于沙老师徒步20多里山路,来到他家杨梅岭,精心指导,悉心栽培,引导他走上了以歌词创作为主的文艺创作之路。

卫星家住偏僻的尖山岭下,一无路,二无电,条件非常艰苦,写作就更加困难。他当时担任生产队会计,白天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还要做账,做了账再写作,黑灯暗火,蚊叮虫咬。有时,灵感来了,他睡了又爬起来,点上煤油灯再写。为了逃避蚊子的“追击”,他躲进蚊帐里,将煤油灯摆在席子上又继续写。有一次,由于精疲力竭,他写着写着打起了瞌睡,稿纸搭在煤油灯上,点燃了蚊帐,差一点把房子都烧了。

为了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他爱书如宝,只要进城,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新华书店和图书馆。一次,他接到娄底地区文联的通知,要去参加一个全区文学青年创作骨干会议,妻子要他上街买身好一点的衣服,结果,他将买衣服的钱用来买了书。回家妻子问他怎么没买衣服,他瞒着妻子,说是钱被“小偷”扒去了。

坚持学,勤奋写。可月复一月,得到的却是大叠大叠的退信稿,但他没有气馁,仍持之以恒,笔耕不辍。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春天,他的歌词《党和人民在一起》《我爱大山四季春》在国家顶级歌词刊物《词刊》头条发表。此后,他劲头更足,白天参加体力劳动,深夜还坚持写作。累了困了,他用冷水擦把脸又继续写。

1986年,他因创作成绩突出,被市文化局破格录用为文化专干,安排在青烟乡文化站工作,为他从事业余写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每年有不少作品被各级报刊采用。1991年,他被调入蓝田文化站担任副站长。来到蓝田文化站,上午既要到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还要到街头巷尾去搞文化市场管理,下午和晚上还要到舞厅值班,晚上一般要加班到深夜12点多钟。他无论是调市文化局办公室工作,后来调涟源报社上班,还是后来担任涟源报社副总编,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他一直没有放弃过写作,他说:“写作是最大的乐趣。”

通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艰难的探索,卫星摸到了一些写作的窍门,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小小说、散文、诗歌、歌词、曲艺等作品不断见诸报刊。诗歌《战鹰》在《解放军报》文艺副刊发表;小小说《下岗》被全国最权威小小说刊物《小小说选刊》选发;歌曲《梅岭五月醉煞人》还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他先后有600多件歌词、散文、小小说、诗歌、曲艺作品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其中《多情的涟水》《湘中明镜》《梅岭五月醉煞人》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卫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播映;《人民有党幸福长》等50多件作品在省、娄底获奖。同时,他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新闻稿件上千篇。自1987年以来,他连年被评为涟源市、娄底市优秀通讯员和文艺创作积极分子,被广州军区、省军区、娄底军分区评为优秀军事报道员,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分会、湖南省音乐文学学会、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娄底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被《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等10多家报刊聘请为特约通讯员,曾荣获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才”奖;当选为涟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涟源市音乐舞蹈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编辑/邓仕姣)

责任编辑:梁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