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坛艺苑 > 涟水河畔

2018-09-29 16:16 娄底新闻网 孙淑芬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据说,在我出生前,这个小小的山村里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村,歪歪扭扭地蔓延到山的那边。

老一辈人进城都是挑上货担子走上20多公里路,凌晨三四点出发,路上辗转五六个小时,匆匆赶到县城卖完货,然后买上两样家里用的生活必需品,揣着辛苦赚来的几块钱,又马不停蹄地往家赶,顺利的话摸黑就能赶到家吃顿热饭菜。

曾看哭整个朋友圈的《卖米》,文中描述的场景在儿时的记忆中是随处可见的。村民们为了多挣几块钱,挑着重货辗转于各个场地之间,奔波在崎岖山路上,其中的辛酸也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

小时候不懂事,常抱怨上学的路太难走,八九岁的孩子每天背着好几斤重的书包翻山越岭走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便闹着情绪不愿去上学,这时奶奶就会给我讲一段她年轻时求学的艰难路程来激励我。六十年代,在贫穷的山村里,出行的唯一方式就是步行,整个县里只有一所初中,为了上学,每次都要走40多公里路,如此艰辛的环境,让学习变得弥足珍贵,如果不是家庭条件制约,她大概会坚持念完初中。

自我记事开始,村里这条小路就变成了一米多宽的马路,是村民们带着所有人的希望一锄一锄挖出来的。村里唯一的一辆又瘦又长的拖拉机勉勉强强可以通过,成了当时最时髦的一景。

这条路是全村人的希望之路,但也成了我小学生涯里的梦魇之路。

每天天还没亮,奶奶就摸黑起来给我炒一碗猪油炒饭,有时候宽裕一点还能加个鸡蛋,然后叫醒睡眼朦脓的我。我总是要赖一会儿床才肯磨磨蹭蹭的爬起来洗漱,然后匆匆扒完早餐,拎起书包,蹭着微亮的晨光上学去。

“留堂”是所有孩子最害怕的事,课堂上讲小话、做小动作,作业做得不工整,调皮捣蛋惹了事,都会在放学后被老师留下来罚抄课本,抄完才允许回家。没有孩子不犯错,我也不可避免地被留过一次堂。眼睛盯着课本,手下奋笔疾书,看看渐渐暗下去的天色,只希望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

然而日头不等人,等我写完最后一笔,交给老师检查完后就抓起书包飞奔而去,终是没能赶在天黑前到家。静悄悄的山路上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越害怕就越不可避免地想起那些神鬼莫测的志怪故事,等爷爷打着手电筒找到我时,我早已被自己吓得涕泪滂沱,梗着嗓子直喊爷爷。从那以后,我再不敢调皮捣蛋,循规蹈矩地做个三好学生。

后来,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终于修好了两米多宽的大马路,尽管依然是黄土路,但村民们特别满足。经济头脑敏锐的年轻人们开起货车,专为村里送货,楠竹、木材一车车地运出去,水泥、沙子一车车地运进来,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村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后来,我上大学了,只身去到遥远的东北海滨城市,远离了这片养我育我的土地,被繁华的城市吸引,渐渐减少回家的次数。有一次奶奶打电话给我,寻常的嘘寒问暖过后,她期盼地问我:“今年暑假回来吗?村里修好水泥路了,以后回家可以直接从县城坐车到家里,不用再走一个小时的路了。”“真的?什么时候修好的?客车通到村里去了吗?”我吃惊地叠声问道。

修路的消息让我亢奋了很久,那个暑假,我背着行李挤上回家的长途火车,辗转20多个小时,只为看一看大家期盼已久的水泥路。在村口,我望着整洁平坦的路面,风尘仆仆的脸上笑开颜,从此,天晴不扬尘,下雨不烂泥。

如今,大道通衢,在全国各地编织成网,这一方小小的村落也在发展潮流中与时俱进。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民们开起生态农家乐,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制的农家土特产,琢磨起各种生财之道,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小山村逐渐热闹起来。

进村的这条路依然是唯一的一条路,承载着村民们所有的希望与期盼,让远方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曹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