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李步云,娄底市娄星区人,1933年8月出生于革命家庭。从少年时起,便在其父亲和老师刘佩琪(地下共产党员)的影响下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当年11月成为第四野战部队特种兵干部学校学员。他是资深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法治三老”之一。
李步云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湘乡县三十九都延福乡艾家冲(今属娄底市娄星区)。其父亲李洛陔是1925年下半年湘乡县上里娄底(今娄星区)境内发展的最早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那个时候,李步云的家境在当地还算不差,家里有少量土地出租,在湘乡县城草罗巷还开有一家鼎荣旅馆。他的祖父和父亲对乡邻很友善,也十分同情贫苦老百姓。他们家人只要看到乞丐,马上就把看门的狗赶开,然后热情地请他们到家里来喝碗凉茶,给他们搬个凳子坐坐,歇口气,临走时再打发他们一碗米。祖父和父亲对穷苦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深深地影响了童年李步云。
李步云在草罗巷念小学,偶然发现自家鼎荣旅馆堂屋后墙是一个夹墙,夹墙的门开在上方,上面盖的是楼板,若有人要进去,须从上面揭开楼板,搭个梯子才能下去。李步云曾悄悄下去过,看到夹墙里面藏有梭镖、大刀等。李步云从不向外透露,还从中拿出一把大刀,枕在枕头下面壮胆。直到1948年父亲才向他表露自己的地下党员身份,这个鼎荣旅馆实际上是地下党组织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1926年下半年,中共湘区委第三特别支部在娄底发展成春生、李孝达和李洛陔等一批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娄底云隐寺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娄底境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中共娄底支部,通讯联络代号“雷雨之”,成春生任支部书记,李孝达和李洛陔为支部成员。当时一批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学子在新文化、新思想、新科学的影响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娄底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1947年,14岁的李步云进入娄底连璧初级中学(后合并到娄底一中教育集团春元中学)读初中一年级。1948年,正读初中二年级的李步云受到进步老师刘佩琪的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籍,更加迫切追求和向往进步,秘密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以各种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进行宣传。当时,春元中学等一些中小学校里思想进步的教师和知识分子不知道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思想上产生苦闷和彷徨。刘佩琪和其他地下党员、进步人士商讨策划成立了“湖南经世学会”娄底分会。李步云配合刘佩琪负责分会的筹建工作,分会成立大会所用的《新民主主义论》等几个材料都是他们师生俩在别人熄灯睡觉后,连夜秘密刻印出来的。
分会成立前的那段时间里,娄底的天气一直不大好,总是阴雨绵绵。按照刘佩琪的安排,李步云冒着小雨到娄底方圆几十里的中小学校,一个一个地通知,最终有60多名进步教师前来参会。分会成立大会选在李步云班的教室里,会议上他负责散发他们连夜刻印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几篇谈青年思想的文章。“湖南经世学会”娄底分会成立后,李步云等革命者宣传解放战争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不仅宣传、发动和教育群众,也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为即将到来的娄底解放培养训练了一批骨干和积极分子。
1949年9月,李步云进入娄底和乐坪小学任教。同年11月,16岁的他参军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特种兵干部学校学习,成为一名完完全全的革命者。1950年10月23日,李步云作为第一批志愿军战士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直至1952年6月负伤回国。
李步云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年冬天,89岁的李步云在北京委托亲人给春元中学打来电话,诉说青少年时革命的往事时常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也想回来看看母校面貌。但因年老举步维艰,回连璧初级中学探访成为他的宿愿。(王国珍)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胡霞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