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坛艺苑 > 涟水河畔

和塘街日月

2025-03-27 14:34 娄底新闻网 陈和丽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1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湄水河飘来的薄雾,钻进和风总狭长的弄子里。随着一声悠长的咳嗽,临街铺面的门板被卸下,开启一天的辰光。随即,蕴着千年前大唐幽光的古老而又沧桑的青石板上,脚步纷杂起来。挎着篮子的小媳妇,行走匆匆的跑船汉子,挑桶的老妇人,背着包袱出行的外地客,在街上流动。这条古旧的街,随着太阳的升高,逐渐鲜活,腾腾的热气顺着风飘向更为熙攘的河畔码头。临河的吊脚楼上,年轻女子媚眼如丝目送情郎启航,风含情水含笑,只等郎君早归来……

这是我脑海里,从时光深处呼啸而来的画面。这是我脑海里,沉淀在历史微光里的和风总。

薄暮时分,夕阳抽走了留在巷子里的最后一丝光线。罗师傅将电动车推入屋内,“哗啦”一声扯下了卷闸门。稀疏的路灯渐次亮起,昏黄的灯光晕出一小片光亮,其余的事物都隐没在夜的暗影里。和塘街在愈来愈浓的夜色里趋于静谧,偶尔路过的车辆和行人,都刻意压低了自己弄出的声响,避免搅动安静的空气,连路过的风都不再张狂,轻悄悄走了,不带走一片树叶。不锈钢和玻璃组成的窗户里,电视机的声音飘出来,在寂寥的弄子里水波般荡漾,使人昏昏欲睡。而在不远处,天空被各种灯光照亮,人声车声鼎沸,县城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2

这是现在的和塘街,也是以前的和风总。

双峰县永丰镇,古称定胜镇,自唐以来,逐渐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猪肠子街。清乾隆年间,设立天青,地灵,人寿,和风四总,取“天地人和,滋生万物”之意。和风总为四总之一,全长610米,经过几次易名,成为了今天的和塘街。从和风总到和塘街,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还有时光烙印下的深浅痕迹。

以前的和塘街作为紧临水路的四街之一,有多繁华热闹,只能在脑海里想象。而今,这条街已经彻底沉寂下来。从宽阔的马路上拐进来,一条狭窄幽长的巷子在斑驳的水泥路上延伸,两旁的房屋新旧不一。有楼房,三四层高,钢筋水泥垒上去,鹤立鸡群,在阳光下颇为耀眼,是现代化的产物。有两层高的砖房,裸露着本色的红砖墙面,水泥栏杆,上面覆着厚厚的青苔,却有一篷篷生机勃然的多肉植物旁逸斜出。陈旧呈褐色的木门,盖着灰黑瓦片的屋顶,八九十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得久了,脑海里一首《渴望》的旋律便冒了出来。还有更为古老的土砖平房,光阴似锉子,在墙面锉出大大小小的孔洞和裂痕,每道痕迹里都藏着尘封的故事和往日的风雨,它们像眼睛,盯着来来往往的人,渴望诉说,奈何无人能懂。黝黑的木头窗棂里,隐着远去烟云里姑娘无处言说的心事和千种风情,还有一代又一代人漫长或苦短的一生。

除了古旧与新潮杂合的各式房屋,巷子里还有一座小小的黄龙庙。朱红色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着一条金鳞绿鳍的龙,龙头交汇的上方是“黄龙庙”三个朴稚的繁体字,庙门也漆成了金黄,小小的两扇门,袖珍型的,像霍比特人的小房子。庙门紧锁,瞧不见里面是何模样,供奉的除了龙王是否还有其他菩萨不得而知。有河的地方必有庙,保佑水上讨生活的人们平安顺遂,也保佑岸上的人们风调雨顺,不被洪水侵挠。

3

临水的巷子一边,两幢房屋中间总有一条向下的石阶通向河边,走下去,就是湄水河。以前,这里有许多的码头,被风雨蚀去大部分墨迹的白粉墙上还残留着兴建大众码头的捐款人名单。站在河边,微闭了眼,那些远去了的沉淀在了历史长河中的声音和画面穿越而来。双峰土语夹杂着各种方言的人群拥在河边,他们忙着上船,忙着挥手告别,忙着启程去未知的远方。姑娘的泪,少年的眼,长者殷殷的嘱托,岸上飘拂的垂柳,街道上吹来烟火气的风,绘成一幅繁荣忙碌的码头画卷。虽比不上清明上河图,虽比不得秦淮河岸,却自有它独特的小城韵味。睁开眼,声音与画面瞬间隐去,河面寂静,水波不兴。河对面尽是高楼,车水马龙,宛若另外一个世界。新与旧,闹与静,当下与往夕,同一时空里在河的两岸被分割开来,如同双面镜,一面光鲜亮丽,一面陈旧古朴。 

巷子是静的,静得猫和狗都老老实实卧着,不追逐打闹。一个老人坐在墙根,微闭了眼晒太阳。一个中年妇人,看着手里的手机,无声地笑。一个阿公坐在轮椅上,阿婆端着碗,拿了勺子喂他。一个推板车的大妈很开心,跟熟人大声说,有个店铺要我去收纸板子,免费的。是的,都是老人。这条巷子,年轻人,很少。他们守着这里,任光阴将他们的房子和他们自己剥蚀得沧桑衰老,也不愿离去。

4

回望和塘街,它在春日阳光明媚的午后,兀自曲折蜿蜒,兀自沉静,兀自在岁月的消磨里不疾不徐。如同一位见惯历史波澜起伏、经历人生变幻莫测的老者,淡定,从容,在纷杂的城市里偏居一隅,待春日花开,夏叶繁茂,秋风寥落,冬雪晶莹。

如果,有雨的日子,再来一趟,撑着一把油纸伞,是否,在这悠长又寂寥的古巷,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陈和丽)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刘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