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坛艺苑 > 梅山文化

宝庆码头

2017-10-16 21:41 娄底新闻网 李光明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宝庆码头旧址

(宝庆码头旧址

宝庆码头入口

(宝庆码头入口

宝庆正街

(宝庆正街

驾船要驾毛板船,乘风破浪走江天。

一声号子山河动,八把神桡卷神鞭。

船打滩心人不悔,船公葬水不怨天。

舍下血肉喂鱼肚,折断骨头再撑船。

湘人一讲“宝庆码头”,就知道是汉口的“宝庆码头”,其实就是新化码头,因为新化县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湖南宝庆府(邵阳市),宝庆府辖1州4县(武冈州、新化县、邵阳县、新宁县、城步县),“府到府,宝庆府。县过县,新化县”,说明宝庆府地界之广,新化县地域之大。宝庆码头有300多年历史,共6街8巷,分号为宝庆一街、二街至宝庆六街和宝庆一巷、二巷到宝庆八巷不等,民国时常住人口超过5万,超过当时新化县城的3万人口,是除新化县之外新化人最集中的地方了,其中大部分人祖籍都是新化、冷水江,少数为益阳、安化人,它是新化县的一块“飞地”,好比县域外的“唐人街”,一进入“宝庆码头”犹如置身新化县城,令人倍感亲切。“宝庆码头”存在于汉口几百年,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个码头是新化人几代祖辈“打码头”打出来的。

湖南四水,湘江最宽、资江最深、沅江最长、澧水最短。新化、冷水江地处梅山腹地,不与外界通,只有一条恶水资江通向域外,资江自古以险恶著称,滩多浪急,桀骜不驯,九九八十一滩,有“滩河”之称,尤其当进入冷水江、新化梅山中心地域,更为凶险。清朝嘉庆4年始,在资水这条神秘的河流上,新化商贾曾利用一种“毛板船”的水上运输工具,征服水流湍急、礁多滩险,一路北上,源源不断地把当地盛产的竹木、煤炭、土纸、茶叶、桐油、生漆、陶瓷、生铁和锑矿等物产运到武汉,最后将“毛板船”拆作木料与货物一同卖掉。这样既节约了造船成本,又省去了返程时逆水行舟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空间。他们在此靠岸就地卖煤,船板则拆下来用作盖房,或者贩卖木板。他们在此“安营扎寨”,在码头做搬运(担脚),赚了钱的还开起了板厂、炭厂,成为木材商、煤炭商。

“头顶太阳,回眸邵阳。脚踏益阳,身落汉阳。尾摆长江掀巨浪,手摇桨桩游四方”。凭着这种敢于拼搏和征服险阻的精神,以及丰富的航运经验,新化的商人们在汉口开创了一片天地,之后,来“淘金”的新化人越来越多,于是形成了一个“宝庆帮”。他们团结对外,和“地头蛇”斗,和外地的帮派斗,文打官司武打架,硬是把这个码头给抢了过来,建立了威震长江的宝庆码头,叫响了“宝庆码头”的名号。历史上“宝庆码头”留下了湘军集团的大佬曾国荃(湘乡)、刘长佑(新宁)、邹汉彰(新化)、游智开(新化),另有新化籍翰林李郁华,民间武师刘楚宝(楚宝瞎子)、伍再生(命再先),民间讼师十麻子(徐十),乡绅何元仑(商会会长),船工张公等人的光辉足迹和传奇故事,这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与小人物,在为保卫建设宝庆码头时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19世纪初陆续踏足汉口的湖南商人,通过省内的湘、资、沅、澧四水,将木材、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至汉口、汉阳,供当地商家选购。实力极盛之时,号称“五府十八帮”。“五府”即长沙、常德、衡州(今衡阳)、宝庆和辰州(今怀化市沅陵县),“十八帮”则为各府内再按地域划分的小组织。比如宝庆府商人又分大河帮、小河帮,前者以邵阳人为主,后者以新化人为主。道光末年(1848年左右),宝庆码头一带已聚居了数千人,在帮主何元仑倡议下,帮众共同出资创建了宝庆会馆,主体建筑前后三进,设有议事大厅、办公楼及学校,是当年汉口最气派豪华的商帮会馆之一。“五府十八帮”又共同捐资,先后在武汉三镇修建湖南各商帮会馆28座,如常德会馆、长沙会馆等。

清代的汉口“九省通衢”,与北京、苏州、佛山合称“天下四大聚”,即商业最繁华的都市,湖南帮能在汉口各大商帮中,实力居上,显然非同凡响,而宝庆商人实为汉口湖南帮的中流砥柱。因为宝庆码头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位于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武汉三镇最好的码头,所以,宝庆帮会经常与其它帮会发生摩擦,甚至械斗,历史上曾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武装械斗,每次都有许多人死伤。当时活跃于长江中游商业重镇汉口的两大商人集团——宝庆帮与徽州帮,正为扩大商帮势力,徽州帮抬出淮军大佬李鸿章,宝庆帮搬来湘军集团首脑曾国荃、刘长佑、邹汉彰等人鼎力相助,湖南人与安徽人针锋相对,为争夺码头地盘闹得不可开交,大打出手。尤其咸丰6年,双方在汉口发生了最大的武装械斗,死伤二三十人,新化王爷山的梅山功夫发挥到了极致,安徽人死伤者更多,最后以徽州帮败退告终。武汉地方志书直言:“湘帮商人在与汉帮、徽帮之间持续百余年的争斗中处于不败,跟近代强大的湘系地方政权集团的有力支持、庇护是分不开的。”

古老街巷 (1)

 (古老街巷

宝庆码头一角

(宝庆码头一角

20世纪初期,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多方搜集数据情报,写成《汉口》一书。据他的统计,近代汉口的地域性商帮达12个之多,在规模较大的商帮中,年贸易总额达到3500万两白银以上的有宁波帮、潮州帮、广东帮和香港帮;年贸易总额在2500万两以上的有湖南帮;年贸易总额在1000~1500万两的有四川帮、云贵帮、陕西帮、河南帮、江西帮和福建帮。据新宁县民间人士所作《天下湘商》一书介绍,到抗战爆发前夕的1937年,宝庆府各县经汉口宝庆码头运销武汉三镇的大宗物资,成交金额分别达到:煤炭120万银元、木材80万银元、纸张60万银元、茶叶25万银元。当时,冷水江沙塘湾曾是毛板船只最集中的码头之一,上游新宁、武冈、邵阳的毛板船空放至沙塘湾,集中装船运煤(金竹山的煤炭)销往汉口,因沙塘湾的煤炭以品质上佳而闻名于武汉三镇,故往往供不应求。

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上海、南京失守,大批难民、军队和物资运往武汉,当时汉口各码头人满为患,宝庆码头被“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首批征用,“武汉会战”开始前,宝庆码头承担着大量战略物资的转移,陆续运往宜昌、重庆等大后方,为持久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之后,宝庆码头一度成为招商局和民生轮船公司的停泊码头,各省籍商帮民船也相继来此停泊,宝庆帮自家的船舶,反倒难以靠岸了。眼见百余年的老地盘遭“侵占”,宝庆人沉不住气了,他们备下厚礼,登门拜访奉命驻扎在武汉的国民党73军55师师长、新化县人梁子禄。梁师长下令调来机枪连,在宝庆码头周边架上轻重机枪,虎视眈眈,外省籍船只见状,只好赶紧驶离。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宝庆码头大多是木板房,人口非常密集,巷道纵横交错,街巷最宽的宝庆正街才4米宽,外人走进来,就像进了“八卦阵”,不经意就会迷路。1958年和1959年的两场大火烧掉了大半房子,重建之后的路才开阔些。随着1958年柘溪水库建成,全国公路、铁路运输网遍布全国,资江毛板船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1799年始至1958年画上句号,毛板船在资江航运史上存在了160年,见证了宝庆码头的繁荣衰落。

如今的“宝庆码头”,木板房早已成了砖瓦房,争夺码头的“武打”场面也成了传说。不过,走在街巷中,人们还是不时能听到浓浓的湖南新化方言,宝庆三街的菜场里,湖南风味的白辣椒、腊肉和猪血丸子,还是卖得很俏。老武汉人都知道:汉口这座国际化商业城市,是从一条叫“汉正街”的街发展起来的,而汉正街,又是在宝庆码头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在汉口你说新化方言,基本上当地人都能够听懂。今日汉正街上绝大多数老居民,三分之二以上是新化移民,其中我国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世界冠军李娜就是新化移民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