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坛艺苑 > 梅山文化

湘中福地水洞底

2018-07-22 16:34 娄底新闻网 刘小厅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青山隐古寺,不二小衡山,杨柳夹古津,碧水映蓝天。娄底城西有一古津小镇,因发端于龙山的孙水河自西向东贯穿中部全境,流域内有两股水汇入孙水河时形成深潭,潭内一面幽深似洞,一面碧透见底,故称水洞底。戊戌年起伏之前的周末,“新宁人在娄底”微信群30多名老乡前往探幽寻古,纳凉解乡愁。

青山隐古寺,南岳不二峰

水洞底镇东南有一条连绵约10公里的小山脉叫杨材山,它像一条青龙盘桓在田野中,龙头为主峰紫云峰,山脉到此戛然而止。从北看紫云峰巅崖崛峍,高耸云端,形似莲花座,神似祝融峰,属衡山第十九峰。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杨材山比祝触峰还要高,能直达天庭,玉皇大帝派神仙将山顶削走大半到龙国山,从此与天隔离。先前南岳圣帝曾居住于此,后因山峰比祝融峰矮而飞至南岳安家。唐贞观年间,建有“紫金寺”两座圣殿,有“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的非凡景象和“不二南岳”的美誉。

登山之路有两条,一是从北麓老路攀爬而上,距离较短,但险象环生;一条从东面颈部处下方新修的砂石公路,沿山势呈“之”字形,45度左右的斜坡,盘旋而上,虽距离较远,但路面宽坦。我们一行人到达山下村庄时,碰到村民修新屋,水泥、红砖堆在路中,阻碍交通,不得已弃车步行。沿着砂石路迤逦而上,但见山崇岭险,自南向北起伏攀升,树木葱茏,藤缠蔓绕,翠色欲流。太阳炙烤大地,行人汗流浃背,亲切的乡语与虫蝉聒噪交织,疲惫与快乐同行。我耽心丹铅弱质的老乡能否随队而行,谁料第一次参加老乡活动,穿着高跟鞋的林达和她5岁的外甥女曹新月竟然步履轻盈一直走队伍的前头,也许这是从故乡大山里出来的人特有的优势。

公路尽头连接古时的登山小径,黄叶遍地,石径长满苔藓,繁茂的竹木遮住阳光。行走其间“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为老乡们增添了不少的游兴。

上午10点20分,我们登上紫云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修的前殿“杨材圣境”,殿联云:“佛地有尘风常扫,山门无锁月自关”。风乍起,前殿右边飞檐下的风铃低吟浅唱,悦耳清脆,仿佛在解说千年古寺的兴衰。从东面拾级而上便是千年古寺“紫云峰”,红瓦红柱青砖墙搭配紫色雕刻花格门窗。寺联曰:“紫气心明善恶能分黑白,云涛眼亮正斜亦辨青红”。寺内香客不断,烟雾袅袅。有好事者撞响了古钟,鸣声宏亮、深沉、浑厚、绵长,古韵悠悠穿越千年,让人想起“洪钟发长夜”“余响绕千峰”等诗句来,心情愉悦。

站在紫云峰顶,一览众山小。天蓝云白,山青水绿,美不胜收。新建的农舍星罗棋布,通村公路似蛇行蜿蜒曲折,沪昆高铁从东面山脚穿过,往来如梭。东眺娄底城区历历在目,高楼鳞次栉比,似沙盘,似盆景;北俯水洞底镇区水网纵横交错,梦里水乡;西望龙山如黛,渺渺苍苍,近处群峦似浪,跌宕多姿。老乡们大饱眼福,纷纷拍照留念,记住这一难忘的美好时光。

杨柳夹古津,碧水映蓝天

水洞底是因水运兴而生的古津小镇,到水洞底旅游不看水算是白来。孙水河满江碧透,水质甘洌,是沿河及娄底城区居民的饮用水源。这里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是过去杨家滩至娄星区犁头咀后通往涟水河的必经之地。遥想当年湘军总后勤基地杨家滩大量的军需物质从这里经过运往长沙,大批湘军将领从这里前往全国各地厮杀,可见昔日的繁华。随着陆路运输的兴旺,涟水河断航,孙水河水运退出了历史舞台。关上水运这扇门,却为观光旅游打开了一条路,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孙水河风光,为我们旅游观光提供了又一佳处。我们乘快艇观赏沿河风光,杨柳依依丽江岸,碧水悠悠映蓝天,新禾青青似锦缎,白鹭双双舞翩跹,飞来飞去贴水燕,相亲相近鸭自闲,满江荷叶满江鲜,亦真亦幻赛天间。梦里水乡,好一幅醉人的山水田园画卷!

我们在天堂村码头上岸,寻古探幽。古码头已不复存在,水泥制码头因失取往日的繁华而显得特別宁静。贴水成街依稀可见,枕河而眠的古村落仅残存于槽门。顶呈圆形状的天堂槽门是屹立在天堂村口的“关隘”,是当时村内几十户人家的共用的入口,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整修,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村民介绍,槽门原为方形后改为圆形,是因为清康熙初年,居住在此的李姓志士德公、阮公兄弟准备联合附近的义士反清复明,约定第二天举事,谁料第二天早上,德公大舅舅第一个进村探望正在生重病的妹妹,接照当时他们的约定,要将第一个入村的外地人杀掉祭旗,娘亲舅大,舅舅不能杀,德公叹道“无天缘,必难济事”,于是遣散准备起义的人员,将兵器沉于河中,沿河修建48座渡口,在附近修建48座寺庙,将槽门改为圆形,德公削发为僧。水洞底镇佛文化厚重,德公无凝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站在喇叭口的糟门内,凉风阵阵,往外看,湖光山水一帘美景入眼来,令人心旷神怡。往里瞧,原以为是“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实则为满院无规则乱砌的新楼,唯一的一座老屋除了一堵老墙外,仅存断垣残壁,令人扼腕长叹!

返回途中,船动风起,河面波光粼粼,快艇从绿水中划过,掀起白浪翻滚,浪花飞溅,过后又迅速恢复平静。古津小镇的风云像那浪花一样湮灭在平静的河面。

福地有洞天,田园如诗画

南岳圣帝曾在水洞底杨材山紫云峰居住,当然是一处风水宝地,福地自有洞天。

到水洞底自然会联想到洞,水洞底是否有洞,答案是肯定的。水洞底的洞分四类:一是实实在在的实体洞。如凤冠山中尚末开发的“黄龙洞”。洞质不亚于“梅山龙宫”,目前已探明有4000多米长,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观音坐莲”“十八罗汉”“巨型海螺”“天音石琴”等栩栩如生的自然奇异景观,其中“天音石琴”能敲奏出悦耳的乐曲,中空之音令人慨叹。二是地下阴河形成的阴洞。有人曾在“黄龙洞”深处的水中放下秕谷,后从直线距离达3公里的孙水河的园浦潭内浮出;从长滩排山中的溶洞中放下秕谷从孙水河的埠潭浮出。三是形似洞的洞,如山冲,巨坑。四是概念上的洞,并非实际意义的洞。古时朝庭将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称之为峒,峒与洞为通假字,大湘西地区那时是蛮夷之地,许多地方称之为洞。杨材村有一跨河而立的单礅木质结构古桥,人称谢家桥,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有近500年历史,为典型的少数民族风雨桥风格。正如杨材村并无谢姓人家一样,不排除水洞底原住居民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其聚居地称之为洞。

水洞底田园风光如诗似画,观朝霞暮阳,赏春花秋月,听晨钟暮鼓,钓孙水河鱼,过流水小桥,走杨柳河堤,穿行薄雾水乡,碧波泛舟徜徉等无不充满诗情画意。春天翠色欲流,油菜花开遍地黄,“河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入夏遍地荷香,“莲香隔津渡,荷叶满江鲜”。秋来金风送爽,秋水似明镜,古津落彩虹。冬日霭雾朦胧,“夕霭起碧雾,晨曦生绿烟”。

湘中福地水洞底自然风光秀丽,佛教文化厚重,我们不要忘记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积极开发,造福于民。(编辑/朱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