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远红在查阅以前的案卷)
(郭远红在冷水江潘桥中心学校开展的禁毒宣传活动中向学生分发禁毒宣传资料)
(接到一个村民的紧急电话)
她,没有憾人心魂的豪言,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有的是用法律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满腔热情。她,20年如一日,安心扎根贫困山区,立足岗位学雷锋,忠诚地守护着贫困山区的和谐与安宁。她,就是中共党员、冷水江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潘桥司法所所长郭远红。
凭着扎实的法律根底,出色的协调能力,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谦逊善良的为人风格,郭远红先后免费为相关单位和个人调解纠纷837起,为贫困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1237起,深入基层义务讲解法制课83堂,累计教育转化违法、犯罪人员257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为“和谐天使”、“活雷锋”。2007年,郭远红高票当选为冷水江市第十届人大代表,2013年被评为全省“调解化积案,信访保平安”专项活动先进个人、娄底市十佳司法所长,今年“3·5”学雷锋日前夕,入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郭远红在张艳华家做回访)
为民排忧倾注所有感情 勇当农民工的“遮阳伞”
“喂,您好,我是郭远红,请问有什么事?”2014年7月的一天,郭远红在回家的路上接到冷水江市布溪办事处渣洋村村民罗艳华的申诉电话,哭诉着找她帮忙。原来,6月份罗艳华在冷水江市某工地务工时发生意外,被楼顶一根闲置的钢管滚下来打到右手,导致右手骨折,然而还没等伤口愈合,用工方提出再补一万元钱要求罗艳华立即出院,拒绝协商,态度强硬。由于曾经左手也受过伤,不能干重活,此次意外对罗艳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后来,听村民说当地司法所所长郭远红经常为农民工维权,这才打电话求助。
第二天,正是双休日,郭远红拿着纸和笔深入该工地取证。谁知,第一次就吃了闭门羹,工地负责人不仅拒绝配合,更是威胁她不要多管闲事。然而,在司法岗位工作了20年的郭远红并没有被吓倒,一方面掌握证据找用工方据理力争,一方面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个星期后,最终用工方答应为罗艳华支付三千元继续治疗费和五万元的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为了我的事,她周末都没有休息,一来二去,不知跑了多少回,感谢郭所长,帮助了我,帮助了我的整个家庭。”现在回想起这件事,罗艳华一直都很感激郭远红。
20年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让郭远红认识到:不学法、不懂法是引发民间纠纷的根源。如何做好农村普法宣传工作,她在不断探索。“能够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遭遇麻烦的人们,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我人生莫大的欣慰。”
(郭远红在群众家了解情况)
十四年仇怨一朝解 “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郭远红还有一个外号叫“郭原则”,秉公办案,执法如山,是她一贯的工作风格,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是她坚守的调解底线。工作中,郭远红始终坚持既要维权,又要维稳的观点。有好几起“牛脑壳”纠纷让市、乡两级领导感到非常棘手,通过她多次出面做工作,最后都息访罢诉。
这是一宗僵持了14年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2000年3月,潘田村村民潘甲(化名)在自家责任田中建房,因为土地问题,与房屋左边的责任田户主戴乙(化名)发生纠纷。2010年,双方因耕种0.2责任田发生扭打,2011年10月,又因土地问题,双方多次竞相缠访于市里、省里的相关部门。由于双方都不肯让步,邻里关系也变得非常僵。此纠纷时间跨度长,案情复杂,先后经过了村、乡、派出所、法院、国土局多级政府和部门处理,均无功而返,属于典型的“牛脑壳”,处理难度可想而知。
2011年11月,郭远红接受处理这起纠纷,经过前前后后几十次上门找潘甲、戴乙两家谈心,讲解法律法规,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并让他们换位思考。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双方从以前的“死对头”到后来主动请求郭远红为他们调解好这起宅基地纠纷。
2014年5月8日,郭远红组织双方到司法所调解庭统一思想,再去宅基地纠纷现场丈量,根据丈量结果设计好今后两家房屋的大体规模、位置,由于田块形状不规则,丈量工作难度大,到晚上7点,双方最终才接受丈量方案。趁热打铁,郭远红又冒雨为他们两家放好线,打好桩子。在那一刻,双方才握手言和,两家14年的宅基地纠纷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看到两家房子也都起了,双方从仇人变成了朋友,郭远红打心底高兴。
(郭远红的日记本密密麻麻记录了她的工作点滴)
20年来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民情日记架起干群“连心桥”
熟悉郭远红的人都知道,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只要是跟工作有关的事,她都会一一记录在日记本上。晚上到家,她还会打开日记本,看看今天干了什么,明天要做什么。这样的习惯,她坚持了二十年,大大小小的日记本也铺满了整个书柜。
“3月4日,我们在潘桥乡中心小学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孩子们表现不错……”,“5月1日,之前调解过的老郭与对方达成了和解……”,“5月15日,要和乡综治办谢主任一起来到九井村4组调解一起相邻排水纠纷……”在郭远红眼里,这小小的日记,不仅是司法行政的工作日记,更是一本联系群众的民情日记。自从1995年开始到潘桥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她就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郭远红说,“现在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可群众的事情没小事,写下来,分清轻重缓急,工作就有了方向。”
20年的时间,郭远红深入基层,待在基层,跑了很多腿,说干了嘴,用了很多纸和笔。对此,郭远红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矛盾纠纷无小事,如果我们能始终如一地深入群众,耐心化解每一宗纠纷,通过普法教育村民,遇到麻烦冷静对待,采取合法方式维权,那我们拥有和谐的日子将为期不远,我们的村庄会真正美起来。”
(丈夫熬好中药盯着老婆郭远红喝完)
随身带着大水壶的“工作狂”
因为一直坚持24小时接案制,郭远红主动把自己及各村调解主任的手机号印发给各农户,只要群众呼叫,不管在哪,她都会尽快赶到。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加班是常事,一有突发性纠纷,她总是匆匆而去,深夜才归。有时为了调处一起纠纷,经常连续几天几夜没休息,更谈不上回家。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在一线,郭远红胆固醇高、心电图胸导低电压、胆红素增高,最严重的是双肾结石、右肾积水并萎缩。医生多次叮嘱她要多喝水、多休息,定期检查肾功能。但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她没有因病而退缩,只是随身带着一个大水壶奔走在各法制宣传、纠纷调处现场,腰经常痛得汗流浃背,也总是硬撑着,待到晚上回去,才喝下丈夫熬好的一大碗中药。因此,领导、同事、家人跟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事业上去了,身体垮下来了,对此,郭远红无怨无悔。她欣慰,因为她的付出,让更多的人远离了纷争、告别了邪恶。她坚信,和谐文明之风将永驻人间。
这就是郭远红,一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基层司法所长,凭着一份执着和热情,硬是把“麻纱”不断的工作干得有滋有味。在乡党委、政府的印象中,郭远红是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助手,是司法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工作狂”,无不为她那股不甘平庸的敬业精神所折服;在群众心中,她是一位贴心的和谐天使、一位勤政廉洁的好司法所长,无不为她那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诚之心所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