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春娄底 > 人物

蔡和森

2011-11-07 17:39 娄底新闻网 谢炳怀 李大鹏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早期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卓越的领导人。原双姓蔡林,名和仙,字润寰,号泽膺,学名彬,双峰县永丰镇人。1913年初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同年秋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5年秋,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专修科文学部,1917年6月毕业。1919年12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底回国。他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党的“二大”至“六大”的中央委员,“五大”设立中央政治局后,代理中央秘书长,并任五届、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八七会议”后作为中央巡视员参加中央局的领导工作。1929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员。1930年回国在党中央工作。1931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他在香港被捕,不久壮烈牺牲于广州。有《蔡和森文集》和《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等著作传世。

刻苦求学  三次跳级

1895年3月30日,蔡和森出生于上海,母亲为他取名“泽膺”,字润寰,号和仙。1899年,蔡和森随母亲从上海返回湖南老家湘乡县永丰(今双峰县永丰镇)。因家境清贫,蔡和森年幼时没有条件上学,13岁就在“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他喜好读书,一有机会便向别人借书求教自学。母亲葛兰英(后改名健豪)深为儿子的求学之心所感动,在他16岁这年想方设法送他进了双峰初等小学堂。学堂山长(校长)蒋恁秋进行口试,发现他文化基础很好,便把他编入三年级。有的富家子弟讥笑他为“太学生”,这么“老”了还来读初小。他置之不理,只顾刻苦攻读,学业成绩优异,只半年,蒋校长就推荐他跳级进了双峰高等小学堂。

在高等小学堂读书,蔡和森学习更加勤奋。他不仅很快跟上了班,有些学科还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作文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由于他顽强自学,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从不人云亦云,涉猎也比较广泛,而且关心时政。他平时沉默寡言,一旦和同学讨论时事问题,便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发表的见解常使同学深为折服。他不喜欢“和仙”而改名为“和森”,意即不希望自己象天上的神仙,而要如丛生繁茂的森林。

1年后的1913年春天,蔡和森启用双姓“蔡林”,改为单名“彬”,以“优等生”的成绩考入长沙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因家贫无力负担学费,又于1913年秋报考免费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再次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第二年春,毛泽东由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编在第8班,与第6班的蔡和森同级。自此,这两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便开始了非凡的友谊。他们以极深厚的兴趣钻研文学、哲学、历史,同时深切关注着社会问题,思考着如何挽救危难的中国。

1915年4月,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专修科文学部。蔡和森素好文史,便考入该校文史专科乙班,与邓中夏同学。蔡和森在这里读书用功之勤,精力之专,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他除认真钻研学校规定的功课外,还经常到图书馆博览群书。有时研读入神,心不外驰,竟忘记了上课的时间。他妹妹蔡畅后来曾回忆说:“我这哥哥非常聪明好学,他可以关在房间里,一点饭也不吃的念一两天的书。”因为他在校经常“缺课”,年终甄别时,校长曾要将他“除名”,多亏杨昌济等老师极力保护才幸免。

1917年6月,蔡和森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由于求学心切,刻苦用功,聪颖善记,蔡和森仅用6年时间便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且成绩优良,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实属难能可贵,不愧为五四运动时期湖南先进青年的表率。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