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心炽 倡导建党
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蔡和森在此求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他从忧国爱民、立志改革社会的思想出发,对墨翟、屈原、谭嗣同的著作研读颇深,《新青年》杂志传到学校后,他又成了热心的读者。经过多方探求,他编写了一部《近百年来的国耻史纲》,痛陈中华民族的这段屈辱历史,在学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岳麓山刘家台子(又称周家台子)蔡和森家中召开会议。蔡和森和毛泽东作为主要发起人组织成立了著名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他们带领会员们如饥似渴地探索当时世界的新思想、新学说,努力追求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蔡和森跟毛泽东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
他首次提出“仿效列宁”之所为。这些,都与毛泽东的思想甚为吻合。一时间,他俩的品行和学识,被湖南进步青年奉为表率;他俩的雄才大略,被良师杨昌济等赞誉为“海内奇才”、“救国柱桢”。
新民学会会员的活动主要分两支,一支在国内,主要在湖南;一支在国外,主要在法国开展勤工俭学运动。1918年6月,在长沙省立一师附小召开的一次会员会上,确定进行留法运动,由萧旭东(子升)和蔡和森负责进行。1918年8月,蔡和森和毛泽东、罗学瓒等8名会员在北京筹备赴法留学工作,经常与蔡元培、李石曾等联系接洽,住在地安门内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隆然高炕,大被同眠”,过着清苦的生活。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和母亲、妹妹、向警予等30余名新民学会会员离开上海,乘邮轮赴法勤工俭学。
1920年初,蔡和森一行抵达法国,在巴黎附近的蒙达尼,母亲、妹妹及向警予就读女子中学,蔡和森就读男子中学,他发起组织了“工学世界社”。5月,蔡和森与向警予在蒙达尼自由结婚,他们在学校一间木板平房里举行了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婚礼,由于在婚礼上朗诵了他们写的《向蔡同盟》的诗册,日后大家都把他俩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在法国蒙达尼求学期间,蔡和森结合学习法文,“猛看猛译”,刻苦钻研了《共产党宣言》等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读物,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对症之方”,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和森在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后,立刻与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友展开热烈的讨论(蒙达尼会议),随后还在工学世界社进行多次广泛的辩论,宣传组织共产党的主张。以后他又与赵世炎、李立三等同志商谈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统一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和部分华工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他最早明确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系统地提出了正确的建党思想和方案。他认为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同当时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建党主张完全一致。而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这是在尚未与共产国际发生联系的情况下,完全凭对马列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国际国内社会情况的独到分析而提出来的。1920年8月至1921年2月,他将自己对建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写成长信寄给国内的毛泽东和陈独秀,1920年8月13日,他在信中说:“我意中国二年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9月16日他又致信毛泽东,建议毛在最近期内“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共产党”。毛泽东回信表示:“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1920年冬,毛泽东还在一封来信的按语中明确写道:“一是从事于根本改造之计划和组织,确立一个改造的基础,如蔡和森所主张的共产党。”陈独秀则将他的来信连同自己的复信冠以《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醒目标题,公开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蔡和森还从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人手,论证了中国爆发社会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而实现社会主义唯一制胜的方法,就是“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以“政权来改造社会经济制度。”不仅如此,在这期间,蔡和森还把留法新民学会会员和勤工俭学励进会的成员中的大多数引向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并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成为“法国支部的创始人”。
毛泽东在收到蔡和森关于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理论的信后,与何叔衡等召集在国内的新民学会18个会员开“新年大会”,对蔡和森提出的“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必须首先建立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等问题,进行了3天的热烈讨论,得到与会的大多数会员的拥护,并使得一部分原来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会友改变观点,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从而直接推动了湖南乃至全国建党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的工作。
责任编辑:姜友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