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新时代一名普通的70后农民。
(一)
腊月二十六。
天刚麻麻亮,三哥全家就忙开了。三嫂开了鸡栅门,往食槽里捧了些谷粒,打扫了院子;龙龙和二妞把昨晚的剩菜热了,下了一锅热乎乎的面条,还往里敲了几个鸡蛋;三哥已经到菜地里打了个转,背回了一篮子菜,萝卜白菜蒜苗,叶子上还留着些残雪。
三哥昨天就和大家商量好了,今天全家去城里做一件大事。
吃过早饭,三哥载着龙龙,三嫂载着二妞,两辆摩托冒着白烟“突突突......”往城里出发。
到城里才九点钟。三哥问了好几个人,终于找到了一中体育馆,“心得乐”娄底专场面对面捐助现场就在这里。体育馆里人很多,有人握着一沓红票子,一个个往下发;有人直接填支票......三哥三嫂不自在,把肿胀的棉布鞋上沾着的泥土蹭了又蹭;把重重的摩托车头盔从左手换到了右手,从右手换到了左手......还好,不需要在被捐赠人中间转来转去,三哥一家早就选定了捐赠人。一个成绩优秀却患病的山村男孩,一个父死母癫的懂事的女孩,就是要捐赠的人选,在电视里已经看了很多回,悄悄抹过眼泪,甚至还在梦里出现过......现在,龙毛和二妞的口袋里各有100元——龙毛和二妞存款的一半,钱被紧紧握在手里。三哥带着他们快速地穿过人群,找到熟悉的面孔。两个孩子有点腼腆地把抓在手里的钱往捐款人面前一放,很快就走了出来。
走出体育馆,似乎不知道该去哪,就像完成了一件大事,既有愉悦和满足,又有无所适从的空茫。去公园里逛了一圈后,三哥大手一挥:“走,去书店,给你们俩买书,我掏钱,不动用你们的存款。”龙毛和二妞高兴得跳了起来,一家人直奔书店。龙毛和二妞各选了几本课外书和一本参考书,三哥选了一本《油茶病虫害防治》。
快到中午十二点,大家都饿了,龙龙的肚子最先咕咕叫,早饭实在是太早,三哥说:“先到外面吃点,然后再回家吃中饭。现在还早呢!”在一个小摊上,每人吃了好几大串麻辣烫,然后,三哥三嫂载着两个孩子飞快地往家赶。一点半可以到家,赶回家做午饭......
(二)
桂支书和廖秘书踏进屋来时,三哥挑着一担灰浆正要上楼。三哥刚放下桶,一支烟已经递到了他的面前。三哥忙掏裤兜:“支书,抽我的,上门是客,哪能要你掏烟?”
三哥能猜到支书的来意,村里正筹建村民活动中心,政府拨下来一笔资金,还要靠村民自筹一部分。这不,支书和秘书挨家挨户筹钱来了。支书开门见山:“建村民活动中心,这是大好事,以后,我们也能跟城里人一样, 散步跳舞下棋,细伢子们还能有个地方看书。村里建设需要你们年轻人带头.......”
三哥不住地点头。不知什么时候三嫂从后院出来了,拿过秘书手里的登记本,翻了好一阵,说:“桂支书,廖秘书,你们也晓得,我家正在建房子,还有两个孩子读初中,正是需要大把用钱的时候。我们出200,不在人前,不在人后,这样,行不?”支书点了点头。
三嫂正要掏钱,三哥大声说:“出一千。”
三嫂面有愠色。三哥把钱递给支书:“村里的领导们有作为,能为村民着想,我们不能拖后腿。”
支书握住三哥的手,摇了又摇。支书走后,三嫂忍不住抱怨:“打肿脸充什么胖子?家里还欠着钱呢。”三哥说:“建房子是欠了点钱,这一两年就能还完。只是暂时紧张点,只要肯吃苦,这世道,赚钱的门道多着呢,日子是会越过越好呢。”
年底,村民活动中心落成,三哥的房子也建好了。活动中心成了村民最爱去的地方。二伯(三哥的父亲)常去棋牌室打斗地主,两个孩子爱往图书室跑,傍晚,吃过饭后,三嫂有时也会加入广场舞者的队伍。
三哥倒是去得少,他在新房子二楼的阳台放了一张躺椅,骑三轮车走街串巷卖完豆腐回来,山里给油茶树培完土回来,鱼塘里喂完草回来,稻田里施肥回来,劳作一天吃过晚饭后......他就躺在摇椅上,望着远处青山如黛,稻田绿浪翻滚,望着晕染的路灯下散步着的三三两两的人影,听着对面活动中心隐约传来的乐曲声.......三哥总觉得无比惬意!
三哥就如他脚下的土地,憨厚朴素包容;三哥和他脚下的土地,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责任编辑:刘芬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