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巍巍福寿山下,
潺潺汨罗江畔,
有一座美丽的学府,
我的母校!
悠悠罗氏故国,
昭昭楚湘文化。
当我跨进学府大门时,
一种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
我将把人生的起点,
寄托于斯。
这里—
平江七中,
我心中的王朝。
二
解放前的安定,
方圆百里八乡,
没有一所国立学校,
几所私塾,
散落于小镇乡野。
杜子庙琅琅的呤诗声,
飘过大唐的诗山,
越过大宋的词海,
勾起乡人求知的欲望。
可惜,
那是富家子弟的天堂!
诗圣留恋平江山水,
他要把尸骨和诗风留在汨罗江。
从此,
尸骨化作大山。
从此,
大山处处诗风如潮。
三
解放后,
安定开始有了学校。
乘跃进的东风,
政府把程家大院,
改建成一所<东方红大学>。
征收的程家大院,
是一所百年私宅。
楼亭曲径,
雕梁面栋,
粉刷一新,
何等气派。
从此,
安定有了高等学府。
从此,
学子们便有了,
心中的王朝!
四
东方红大学,
是大山深处的一块旅程碑,
更是汨水江边的一座信号塔,
识字学艺,
唤起了乡人的求知热潮。
为社会陪养的适用人才,
公德昭昭!
六十年代东方红,
改为现在的平江七中。
从此,
安定的教育,
又走向了一个新时代,
一个新高潮。
五
宽敞明亮的教室内,
清晨,
书声琅琅。
夜晚的自习课,
灯火明亮。
井台上,
碧水清清,
留下我们青春亮丽的美照。
田北茶场,
有我们的汗水。
泥淋的操场上,
同学们呐喊欢笑。
那时学工亦学农,
我们青春无悔,
因为,
我们心中有座不倒的王朝。
六
三年寒窗,
毕业后告别母校。
我们有的成为知青,
上山下乡,
有的继续读书深造。
有的回到村里,
作田种土经营承包。
三万学子,
如种子撤播四方,
一个个事业有成,
桃李芬芳。
岁月峥嵘,
世事沧桑。
无论荣辱与否,
我们都把七中母校,
当作自己心中的王朝!
七
李一求兄弟,
是东方红的笫一届学生,
而今,
他孙子又跨进了七中的校门。
爷、儿、孙三代,
就读同一所学校,
数代构建一个共同的王朝!
七十年代南疆狼烟起,
您有多名学子,
放下书包投笔从戎。
他们勇往直前杀敌立功,
军功章上,
凝铸着母校,
谆谆教导的功劳。
八
改革的春风似大海波涛,
教育乘势而上,
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
当年低矮潮湿的程家大院,
而今已高楼林立,
占地三百余亩。
一栋栋校舍,
如花,
如歌,
如楼。
德、智、体全面发展,
升学率与综合能力,
跃居全市前茅。
陪养出的莘莘学子,
遍布神州,
遍布各大名校。
一座多美的学府!
一个多美的王朝!
九
走进校园微风拂面,
林荫道旁茵茵绿草,
教室内庄严又活泼。
操场上,
却是龙腾虎啸。
处处是现代的气息,
处处春涌如潮。
我在校园的一角,
轻抚程家大院高高的石门,
它是岁月的记忆
它更是历史的见证!
淡黄色的石门上,
刻满着沧桑!
也写满着辉煌!
在校史展馆里,
找到一堆发黄的照片
那里有我们当年的校办工厂
墙报上,
还有我昨天的诗行。
十
母校的六十年校庆,
正是祖国七十华诞的延升,
学校育人,
教育兴邦。
学府是一块美玉,
更是一口金砖,
阳光下闪闪发亮,
映衬着祖国的辉煌!
教育从零开始,
学校从无到有。
雄关迈步从头越,
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
共和国辉煌的七十年,
教育是块璀璨的奇葩。
平江七中母校,
从你的身上,
见证了祖国的巨变。
你是一个地区的学府,
你永远是是我心中的王朝!
责任编辑:刘芬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