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春娄底 > 发展规划

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

2011-12-06 10:45 娄底新闻网 娄底市人民政府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第五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紧紧抓住“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机遇期,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创新小城镇建设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缩小与全国、全省城镇化差距,加快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十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协调区内城市功能和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资源配置和利用、生态保护和建设,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联建共享。立足市情实际,把集约发展贯穿到城乡建设的全过程,继续坚持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正确处理城乡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城乡建设的各个层面,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城乡文化建设,重视城乡公共安全,努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十五、城镇体系布局

按照城市空间结构安排和区域发展导向,进一步细化各区域开发重点,明确建设时序,构建分工合理、主体功能清晰、区际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调整布局、环长株潭城市群整体规划修编、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等为战略支点,按照城乡统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突出特色的原则,优化市域范围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二带”市域空间发展战略。“一心” ──指娄底市中心城区,为娄底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物流中心。“二带”──指沿娄怀高速、S312、娄长高速主要干线为横带,二广高速、益娄衡高速为纵带。

  十六、市域中心城区

实施“南扩东移”战略,以城市路网建设为主线,加大跨河、跨线的桥梁隧道建设,快速拉通城市环线及主干道路框架,切实加快“扩容提质”步伐。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调整行政区划,不断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完善和强化中心城区的经济职能,促进城市功能由传统资源型工业城市逐步向现代工业、文化旅游与商贸物流中心的方向发展,形成湘中区域性的经济中心。突出发展金融保险、商贸、信息和中介服务等产业。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构筑中部地区现代物流基地,形成集仓储、运输、信息和中介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中心。

十七、县城和中心镇

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县城和小城镇的建设。积极做大做强县城,加强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交通枢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强化聚集能力。围绕工矿企业、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发展卫星城镇。大力实施中心镇和次中心镇提质扩容计划,统筹水、电、气、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功能型、特色型精品小城镇,成为向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中心。到2015年,4个县(市)城达到中等规模城市以上,冷水江城区城镇人口达到30万以上,新化城区城镇人口达到25万,涟源城区人口达到23万以上,双峰城区城镇人口达到15万;建成 2万人以上小城镇7-10个,城镇化率达到46%。

十八、城市管理

坚持依法、科学、从严、有序管理城市,建立市、区、街(镇)相互衔接、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信息平台和动态跟踪机制。加强城市功能分区管理,强化法定图则,健全和完善城市红、绿、蓝、紫“四线”控制,严格规划执法。加强市容管理,建立全市临街立面保洁责任制,加强中心城区主干道、景观路沿线和窗口地带市容管理,强化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进一步塑造“洁、绿、亮、美”的城市形象。

责任编辑:吴娜君